广东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超1.9亿剂次了!
全人群全程
接种覆盖率超七成!
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8月27日24时,广东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9163.25万剂次,累计接种第1剂次有10345.74万人,共有8925.75万人完成了全程接种。
按照广东省12岁及以上人群1.06亿常住人口计算,12岁及以上人群第1剂次覆盖率为97.27%,全程接种覆盖率为83.92%;按照广东省1.26亿常住人口计算,全人群第1剂次覆盖率为82.10%,全程接种覆盖率为70.83%。
全省18-59岁人群累计接种16480.47万剂次,累计接种第1剂次有8675.92万人;第1剂次覆盖率为100.00%,全程接种覆盖率为95.36%。
60岁及以上人群累计接种1382.04万剂次,累计接种第1剂次有842.69万人;第1剂次覆盖率为54.14%,全程接种覆盖率为34.37%。
15-17岁人群累计接种636.32万剂次,累计接种第1剂次有383.52万人;第1剂次覆盖率为100.00%,全程接种覆盖率为68.90%。
12-14岁人群累计接种664.40万剂次,累计接种第1剂次有443.60万人;第1剂次覆盖率为100.00%,全程接种覆盖率为53.87%。
现在有更多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
自然会有不少民众担心,接种后
抗体的保护效果会不会逐渐下降?
需不需要去进行抗体测查?
国家卫健委回应了
↓↓
8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人民网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有网友建议,通过本次疫情,建议尽快对已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抗体测查,对于接种后没有出现抗体的人进行补种。对于这类建议是否有所考虑呢?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确实有很多民众担心,接种新冠疫苗后,最后中和抗体水平没有或者下降,会不会没有保护效果或者没有保护力了,因此希望能够去检测。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行。
第一,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怎么理解呢?就是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的阳转达到了90%多,同时接种疫苗后能刺激人体,除了产生中和抗体以外,还会产生细胞免疫以及免疫记忆。也就是说,刺激人体产生的免疫系统激活不是说中和抗体是唯一的。
第二,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然反应。但是抗体水平下降,并没有说明疫苗就失去了保护效果。疫苗的保护,除了中和抗体以外,主要是依赖免疫记忆。我想在座的很多记者朋友小时候可能都接种过一系列的疫苗,你今天如果去测你现在的抗体水平的话,也一定是低的。但是,并不代表你对你接种这个疫苗抵抗的病原体没有免疫力。目前我们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也表明,在完成全程免疫12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就发现在很短的时间,抗体水平就显著升高。那就证明是激活了人体的免疫记忆,而不是这剂疫苗本身造成的。所以说,免疫记忆是疫苗对人体免疫系统激活以后产生保护的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中和抗体怎么判断有效呢?要判断中和抗体是否能中和新冠病毒,需要在P3实验室,通过对接种人员采集他的血清去中和活病毒,这样才能判断这个中和抗体,比如说比较少了,那么它还有没有病毒中和作用?大家想一想,一般的商业试剂是不可能在P3实验室去验证它的中和抗体的病毒中和作用的。
第四,在历史上,我们接种疫苗很多了,只不过这次新冠病毒疫苗确实是全球性的大疫情,在这个背景下接种的。在以前的历史上,我们接种的其他疫苗,临床试验阶段已经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而这次批准的疫苗,它的临床试验阶段、它的数据也是证明了的,包括国家药监部门审批,包括WHO审批等。以前常态的疫苗也都不开展人群的抗体检测,也没有这方面的法定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开展。评判一个疫苗是否有效,主要还是要通过前期的临床试验,以及后期基于大规模疫情的真实世界研究来综合研判,而不能简单的以一个中和抗体水平就来判定这个疫苗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能保护。所以,在现阶段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没有必要开展大规模人群的抗体检测,也不可行。
来源 | 南方+客户端(记者 余嘉敏 李秀婷)、中国网
海报 | 彭晓